分享成功

【河口往事】八十年前河口夏日的‘清补凉’是怎样的?

本帖已经收录在专题:

 

八十年前河口夏夜的《河口的夏令》

 

“河口往事——系列文稿一百篇”

作者简介

杨必源,笔名杨碧源,字(网)号车头石痴、沙湾野老,土生土长河口人,现退休在家。当过知青、工人,专业文博,爱好文学,写过一些散文、小小说和诗歌,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会员,江西省历史学会和考古学会会员。对铅山,尤其河口镇的历史文化有所研究,撰写相关文稿上百篇。

 

夏日来临,河口城东的清补凉夜市街又热闹起来了。每当夜幕降临,城区的人们便三三两两涌向那里,围坐一张张摊桌,叫上几碗放有绿豆桂园红枣的清补凉,边喝边聊、有说有笑。

 

有喝啤酒的朋友相聚,还会再炒上几盘螺丝壳、小龙虾等下酒的菜。据说冲着浓浓“烟火气”来此宵夜的食客中,除了河口本地的,亦有不少是从上饶、弋阳等外地驱车来的……

 

 

 

其实,对于酷暑难奈的夏日漫漫长夜,古往今来,人们都会寻找一个什么地方,用怎样的一种方式来宵夜避暑。如下面这篇《河口的夏令》文章(刊民国三十二年(1943)八月十一日《前线日报》),即叙述了八十年前河口市民夏日宵夜的一个场景。

 

那年月夏天比现在热还是凉快,我不敢说。但有一点可以肯定,那便是当年没有空调和电风扇,人们感觉上会觉得更热一点。该文内容如下:

 

《河口的夏令》(作者苏民)

 

 

“在去年浙赣战役中,河口算是一个最“幸运”的地方了。在目前,仍是赣东唯一的经济中心——商人们耍刀弄枪的好场子。论阔绰,论整齐,这三万多人口(除去流动人口)的江西四大名镇之一的河口,虽不及皖南的屯溪,可是在战时的赣东,河口的繁荣,就教人感到此地是一个“花花世界”。

 

 

河口素为赣东纸张与土产的吞吐地,近年以来,纸张销售有限,已成过去。土产如茶油、黄豆、柚子等,颇活跃。

 

但所谓土产,并非河口本地出口,均赖信江下游鄱阳等处运来。近数月来,鄱阳因谋自给,各货均禁止出口,于是河口土产生意感受影响,略见清淡。

 

 

同时价格亦随飞涨,如菜油因来源枯竭,已由二千元涨至二千三百余元一百曹斤。至于其它棉布等日用品及颜料等,大半是由流通商贩从浙江方向代零为整的运抵河口,却被为吉安、衡阳等处客帮坐收,一扫而光。

 

现当时令,河口街上除了商店的夏令应时货品,和一些女人们短时髦夏装和赤着膊的人们熙来往返外,唯一能象征季节的便是露天茶园。此外,街头巷尾丢弃的烂西瓜皮也是属于“季节感”的。

 

 

露天茶园,大都集中在药王庙附近。加上十几家小吃店和其它摊铺,就成为了全镇应市宵夜中心。傍晚,电灯睁了眼,戏园里响起锣鼓时,人群躺满了茶园里的竹靠椅上,围成一个一个小圈子。

 

 

有磕瓜子的,有喝香茗的,那种热闹的景象和悠闲的情调,常使人想起当年上海永安公司,或苏州百货公司屋顶花园。茶价虽已涨至每碗二元,但还是天天客满。吃茶的客人大半是诸(暨)、绍(兴)一带的流通商人,他们所谈的都是“生意经”。等到电灯闭上眼,戏场煞了锣,茶园也随之收场。

 

 

 

药王庙改装布置的戏园,因陋就简,窗子很少。在这三伏天气,千余人闷在一个院子里,每一场戏好比洗了一次土耳其蒸气浴。所以看戏的,每个人都备了八卦丹、万金油、人丹等痧药,否则有被热昏的危险。公共卫生,似乎谁也没有想到过。

 

可是卖座却是始终不衰。据说是嵊县戏班里小牡丹、周雅珍等女伶,能够颠倒众生的缘故。台上演出的,都是那一套意识陈腐的故事,甚至多搬进一些桃色场面进去。池座前列,设有“审查席”两排。坐此席者,想来该是“审查先生”了?轻摇罗扇,笑眯眯的在看戏。不!应当说是在“审查”吧?!

 

 

河口虽成立了公立夏季义务施医所,但没有负责统筹全镇卫生的总机构。对于全市八十余家菜馆和无数零食摊铺,也未经负责方面严厉举行过卫生检查,所以菜饭铺纱罩都少设备。在夏令,这个问题却是很严重的。”

 

去过河口城东夜市街吃清补凉的读者,看了此文,应该都不用我说,就能感受到现在与八十年前的巨大变化,正所谓新旧社会冰火两重天。

 

 

如今的这条清补凉夜市街,政府为其搭建了整齐干净的棚屋,且无论灯光、自来水,还是厕所、垃圾桶,都一应俱全。

 

而曾经那个由露天茶园和改装戏院组成的市民宵夜场所,可以说简易的不能再简易。尤其那个卫生条件,“人们进到里面看戏,都必须备上八卦丹、万金油、人丹等痧药,否则就有被热昏的危险”。

 

 

【写在最后】如此情形,我们应该要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!!

 

点击此处进入答题,赢大奖!

 

本文来自网友发表,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,如存在侵权问题,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!
热门评论
  • 小丽儿 LV10 修仪
    3楼
    一定要好好传承,无论价格还是服务都还亲民
    5-26
    回复
  • 阿傅 LV14 大学士 傍罗人
    16楼

    5-26
    1 回复
  • see LV4 巡检
    24楼

    优质评论获赏0.08元

    我印象里90年代的清补凉,摊子上有牛奶,果珍,冰凉粉,绿豆汤,白木耳,那会我七八岁,也记不太清了
    5-26
    回复
打开铅山人社区 APP,查看全部35条评论
你的热评
游客
发表评论
最热铅友圈
  • 多少人小时候在这长大的#随手拍#

    我爱爆米花

    64
  • 永平捅了青蛙窝了#一张图证明夏天来了#

    菠萝无敌酸

    59
  • 真是诱惑!#吃喝玩乐go#

    汉堡冷艳

    55
  • 葛岭花红二月天, 游人来往是神仙。 风景与心游人异, 不羡人间美少年。

    铅山百姓

    52
  • 点菜的时候有人在边上推荐 两个人点了一堆 发现他是老板#再普通不过的一天#

    太奶奶慈祥

    51
  • 摘菇咯

    王满胜

    50
  • 这条路你们还记得吗#吃喝玩乐go#

    凉面不加辣

    45
  • 南蛮烧、手捏公道和水晶杯的组合,喝起茶来还别有一番风味

    大漠孤鹰

    40
  • 这家包子店一年四季都是人,有那么好吃吗#随手拍#

    七秒的记忆

    35
  • 大朋友也能玩气球!#吃喝玩乐go#

    柿柿如意yi

    33
热点推荐

安装应用

铅山人都在玩的APP

免费下载铅山人社区
这是app专享内容啦!
你可以下载app,更多精彩任你挑!
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!
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!
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!
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!